最新主题
特别推荐
 关键字:  
 范  围:
您的位置: 首页>>散文随感>>查看文章

  夜宿延安
  来源: 海容在线    作者:  海容                 】    


 
    想延安,去延安,这是我儿时的愿望。说也巧,今年因送几位南方的客人去西安,途经陕北,在延安住了一夜,才第一次走近延安。遗撼的是什么也没有看见,却发现了延安的另一面。
    记得那天到延安天已经全黑了,凤凰、清凉、宝塔三山只有黑绒绒的轮廓,隐约知道耸立在宝塔山上的大柱子是宝塔,但又无缘一攀。匆匆洗把脸和杨先生去招待所后面的山上走走,也是一无所获。回到招待所只能请服务员找些介绍延安的资料来翻翻,以便明天的旅游,不想这一翻却翻出了一页非常沉重的延安来。
    其实在蹒跚的历史步履中,延安的足迹可以用战乱、割据、贫困六个字来概括。延安设郡很早,春秋属北狄部落,秦为上郡,汉时设县,到了隋唐才设延安郡。唐改府,元改路,可以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但是这儿虽然形式上列入了中原版图,其实它始终是民族矛盾和政治斗争的焦点,很少安宁过。就说战争,几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放弃过争夺延安,原因也比较简单因为延安地处中原边垂,有护卫关中京都的神圣职责,可以说是汉、唐、宋的北大门,再加上地形复杂,易守难攻,又和少数民族接壤,割据势力往往也选择它为藏身之所。轻则打打拉锯战,重则远遁蛮荒之地,待机再来。如秦、晋、汉、魏的征地战,刘邦讨伐翟王之战,汉武帝119年的汉北大战,唐时平定梁师都割据、白铁余叛乱、朱比叛乱的战争,宋时与西夏、辽、金大战,这儿都是战争的中心。而且历代政府为了守土保家,巩固边防,也都在这儿进行横征暴敛,如秦时在这儿修筑长城,修直道。直道宽60米,长700余公里。汉武帝三次大的征讨后,又率一十八万人在这儿巡幸示威,这是何等的气派,但铁蹄下的边垂百姓又要忍受多少战争的苦难?明朝在这里修筑长城700里,连隋炀帝巡边发现了“甘泉”之水,也要从这儿运到西安,贡水一直到唐代,“死于贡水之人近万”。唐时被一个有良心的县长气愤不过用官印将泉眼堵了,才免了百姓贡水之苦,可惜这位长眠近千年的县太爷的姓名已经无法知道了,但七十年代疏竣甘泉时,人们确实在清除了三根石条后,发现了一枚铜制官印,印证了百姓流传下来的故事。这儿不仅长期征战,而且与北方部落民族间的掠虏征战也时起时伏。周朝和春秋时期与犬戎、猃狁的征战,汉时与匈奴、羌族,隋、唐、宋与突厥、党项、吐蕃的征战,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的对峙,此起彼伏,战争不计其数,给延安带来了比任何古城都多的灾难。
    由于战乱,人民无法生息修养,文化也极其贫瘠。元朝的延川尹王烙敬甫到延安后,第一件事就是“创修文庙,以励风俗。”后来他感慨地说:“边邑传闻圣不游,文风今已达延州”。战争对文化的毁灭是超于任何自然力的,它不仅仅是外在的摧毁,更重要的还在于内在的破坏。
                      
                                   二
                          
    历史上的延安也是一座奉献之城。巍巍宝塔襟三山,带两河,耸立于延水之畔,她始建于唐代的大历年间,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太平广记》对为何建塔是这样说的:当年延州有个很漂亮的少妇,是个独身女人,延安的风流少年都喜欢与她来往,“狎妮荐枕,一无所却”。女人无私奉献了自己。几年后这个美丽的女人是纵欲过度还是因为染上了性病之类,已无法考证,突然死了。延安男性皆为之叹惜,凑钱将这个女人埋葬了。一天,突然有个从西城来的姓胡的和尚,跌坐坟前,焚香叩拜,数日不愿离去。延安子弟觉得很奇怪,以为此和尚可能与这女人有点什么瓜葛,就告诉和尚,这是一个纵欲放荡的女人,延安的风流男人几乎都是她的老公,你不要太重感情了,快回去吧。和尚哭笑不得,告诉大家:你们都是假道学,这个女人应该是个圣人,“慈悲喜舍,世所之欲,无不徇焉”。她应该是锁骨菩萨,可惜“顺缘已尽。”众人不明白和尚话的含意,说坟里的女人怎么可能是锁骨菩萨呢?她是放荡的女人,于是有人要掘墓看看,反正女人无亲无故,掘就掘吧。一挖开,延安子弟全都傻眼了。这个曾给他们无限欢乐及后来谈资的女人果然是菩萨转世,锁骨一滩。众子弟商议,念及过去的感情,决定斋戒建塔,以保佑一州百姓安康。
    故事到了宋代,康定元年延安太守范雍与西夏交火,被元昊困于孤城中,身边只有百来兵丁,范雍只得乞拜宝塔显圣,结果雨雪大倾,使“寇兵暴露,不知所为,乃昼夜引去”。当范仲淹来接任他的前任时,深为宝塔感怀,记下了这段故事。郭沫若65年回延安时留诗曰:“岭头犹见塔巍峨,不拜菩萨拜荷戈”。奉献是一种幸福,是人类善良不倦的追求。我还是真诚的希望宝塔护佑这块土地上的生灵永享太平。
    除锁骨菩萨的传说,公元前33年正月,这儿的驿站真得送走了一个救万民与水火的菩萨,这位富有牺牲精神的女性叫王嫱。她为了解救延安边民长期遭受凶奴侵略的痛苦,为了边境不再有几十万军人的流血牺牲,用她美丽与热情去征服凶悍的单于。王昭君为中原换来了60年的边境安宁。一介女流宁息了几十万男儿的杀戮欲,这是何等的力量。一个16岁的少女在一次公开竞美中,自信地说,如果她早生几十年,如果她在希特勒身边,二次世界大战就可能不会发生,这种气魄,这种征服欲望是任何血性男儿也无法相比的。宝塔下的女子不过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而已。延安跟以上两位女性一样,为人类也奉献出跟少女一样美丽的财富-石油。《汉书. 地理志》载:“高奴县,(延安)有洧水,肥可燃”。这是我国最早有关石油的记载。唐《酉阳杂俎》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宋时的沈括先生任延安知州时,正式定名这种黑乎乎的东西为石油,并预见“后必大行于世”,现在确实如沈先生言,已风靡全球了。公元1303年延安凿了第一口油井,“岁纳110斤,油不仅可燃,并治六畜疥癣”。接着延川又打了一口井,“岁办400斤。供延安存”。石油开采时间超过任何一个国家。1903年德国人汉纳根来延安,企图对贫瘠的陕北惟一的一点财富进行掠夺,但在老百姓的抗议下,只得放弃了开采权。4年后在日本技师的帮助下,中国又诞生了一口油井-延安一号。延安这块勤劳多难的土地,在中国现代史上的贡献也是无以论比的,几乎用她的全部热情与善良养育了中国革命。
    晚饭吃饭时,我们和几个陕北姑娘闲逗,问她们米脂的婆姨为什么长的俊?“俊就俊呗,还为啥?”另一姑娘不满意同伴的回答:“听老人说米脂很久以前是少数民族的驻地,他们打进西安,什么不要,专抢宫中的美女,一下米脂的漂亮女人就多了,漂亮女人生的娃也漂亮,米脂的婆姨就出了名”。这解释还有点道理,尽管一方水土养一方民,遗传还是很重要的。“你们会唱信天游吗?”“咋不会?‘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咱陕北穷嘛”。我的心一缩,原想听两句地道的陕北信天游的,不想还有这个含意。想想那苦涩涩的音韵真是陕北的写照,心中也只好作罢。
                               三
    作为读书人,第一次去西安,就摊开地图找黄帝、找仓颉墓,结果一看均在陕北,只得作罢。黄帝陵其实离西安不远。秦始皇不知祭扫过没有,反正汉武帝巡边时去祭奠过。因为当时都率众几十万人,一是为了扬威;二是为了通衢、防卫。这么多人,蒙恬、卫青、霍去病、李广都在这儿驻扎过。“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这种文化意蕴,未因战乱、贫穷给人以沮丧,反而有一种祥和、宁静感。她延长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又印证了人类历史的足迹,可以使人们去追寻昨天,思索今天,展望明天。延安出土的秦砖汉瓦,大都是放牧、牛耕、拾粪、收割、狩猎的图案,表达了人类厌倦征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延安的杜甫川是安史之乱,大诗人流落陕北时的遗迹。据说当时杜甫到延安游览了满山翠柏的木兰家乡万花山,出牡丹川(今杜甫川)后,天已经黑了,杜先生无处投宿,干脆在巾帼的故乡留宿了一夜。于是杜先生弄了点柴在七里铺山崖下燃起了一堆火,枕肘而卧,一觉醒来,已经霞光满天。杜先生伸伸懒腰,继续他的访古踏勘。宋人范仲淹亲笔提写了“杜甫川”三个字。杜先生陕北一行留下了很多诗作,如《三离三别》、《北征》、《羌村三首》等都是我在中学时读过的作品。当时正值“文革”结束时,学校读物很少,郭沫若出了个《李白与杜甫》,抓着就狠读,读多了就知道郭老有褒李贬杜的倾向,心中很是不平。当时阶级斗争之弦还绷得很紧,人民诗人的可贵性更显重要,但是比起现存的羌村石刻“长天夜散千山月,远水霞收万里云”句,那胸怀的容度就小的多了。
    延安就其历史的久远来看,武士的历史足迹多于文士。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化人的足迹实在太少,可以说真正有作为的文化人没有出过,原因很简单,战争除对生态的摧残外,也造成了文化的贫瘠与衰败。除了打呀杀呀,谁还去倡文呢?武士总是以征服的胜利,以赫赫战功来评定自己的价值,战争的间隙不是大碗吃酒,就是大块的吃肉,再不然弄几个女人,有谁愿意绞尽脑汁去舞文弄墨哟。文化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在政治家的眼中,只不过让他为杨贵妃写写赞美诗而已。孟浩然没有李白那么媚俗,去走皇帝女婿张垍与玉真公主的后门当官,但他经常到身居要职的王维家串门也不是简单的以文会友,当他抖抖瑟瑟地从王维床下出来见玄宗时,一紧张弄了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句。玄宗即刻翻脸,至使孟先生终生不仕。文化人是何等的可怜?“安史之乱”杜甫逃到陕北,是陕北的幸运,但当他赤脚跑到灵武见皇帝时,肃宗也才给了个副科级的8品小官。这是中国文化人无主体意识的历史必然。但历史意义上的文化和文化意义上的历史,前者更重于后者,一是在创造历史,一是在重复历史。“乾坤无处容衰老,风雅何人到盛唐?”文化意义上的青春与历史的苦旅是多么的鲜明。
    延安饱经战争之苦,也迎来了自己真正的孩子。范仲淹1040年5月接任败军之旅,到延安后,坚守不战,以战略家的胆量,文化人的气度亲自修书给元昊,要求双方安民息战,以利生民。元昊率虎狼之旅,岂能为一封文书所动,于是重兵围困延安,并切断城中水源,让中原之旅困死城中,饿死城中。面对元昊的嚣张气焰,范先生乃天天围棋赌墅,让城中节约用水,坚持抗旱。几十天过去了,元昊的远涉之师沉不住气了,派使者去城中探探虚实。范先生一咬牙让卫兵弄两桶水来冲凉,夏使目瞪口呆。回报情况,元昊大惑不解,过两天又见城中麦垛抹泥,元昊只得撤兵。其实城中干旱的已经冒火。接着范先生又用苦肉计离间了元昊的主将。两年后使西夏捍将们“无以延州为意”,而且钦佩“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甲兵”。戎马生涯,闲来写诗填词不失为一种儒雅。“ 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才是文化历史,一个将军,一个文化人,一首词里透视着人生多少苍桑!
    毛泽东在延安的十年中,垦荒造田,纺纱织布,作战、著文,从这儿走向全国,并在这里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可算是一位倡文的领袖,也许他对延安的历史太熟悉了,因此也才有延安的今天。

海容在线    崔海容  海容       www.sina.com  新浪  www.163.com  网易  www.baidu.com  百度

                                                1999年1月于延安

海容在线 By hai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