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主题
特别推荐
 关键字:  
 范  围:
您的位置: 首页>>散文随感>>查看文章

  陋室德馨
  来源: 海容在线    作者:  海容                 】    

     前几天去安徽和县参加一个座谈会,会议结束的前夜才知道《陋室铭》的陋室就在我们开会宾馆旁边的公园里。县里的领导还介绍说:《陋室铭》的著者刘禹锡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他也是在这个职业位置上被贬到咱们和县的。说这件事时,已经是晚上8点钟了,因为第二天一早还要赶路,晚上又插空组织了个专项调研座谈会,于是心里就有种耿耿之感。座谈会的议题又恰巧是围绕对犯错误的官员如何进行教育展开的,目的是在当前经济建设中,最大可能地体现对犯错误同志的人本关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协力搞建设。对人本身的关照,这也是进入21世纪人类的主流思想。硬性连接好像与陋室的主人刘禹锡也有些挂葛。
    公元1200年前,刘禹锡科考高中后,即被封到御史台察院“分察百僚,巡按郡县”,确实干起了当时的纪检监察工作,官职虽然只是从8品,但每次朝会可以从侧门进入皇宫大宅,与皇亲贵胄,达官显要,甚至皇上,畅言论道,谏言纠失,也算是青年得志。又加上平叛安史之乱后,李唐王朝因战争和官吏腐败已是千疮百孔,日薄西山,这就更激起一批有识之士兴国安邦的宏图大志。因此,唐顺宗李诵即位不久,翰林学士王叔文登高一呼,一批痛恨腐败有志于改革吏治的有识青年如柳宗元、王坯、刘禹锡、韩泰、韩晔等纷纷云集。高举起反对京城达官显贵开宫市经商、地方官给京官行贿走后门、宦官专权和严惩京都长官李实贪污受贿的大旗,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由是展开。然而,由于腐败势力的强大,斗争只进行了146天就失败了。坚持惩治腐败的顺宗皇帝也因此被老奸臣猾的宦官俱文珍强行逼下了台。王叔文和一批杰出的贞元进士纷纷遭到排挤,有的被残酷杀害,有的被贬到蛮荒不毛之地。作为这场斗争中最坚强的战士,刘禹锡也未能幸免。他被一贬再贬,落得了“四海为家日”的地步,但他革新吏治和反对腐败却痴心不改。当被贬10后,他和柳宗元被新一任皇帝诏回京城时,欣然写下了“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千古绝唱,充分表达了他坚持正义必胜的信念。我的和县之行和我所处的时代,与陋室的主人刘禹锡完全不同,在他那场残烈的生死斗争中,是不会有人本和人文关怀的。
    躺在床上想陋室和《陋室铭》,好容易挨到天亮,一个人便悄悄走进陋室公园,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那儿的灵山秀水和那个让中华儿女永远铭志的陋室。刘禹锡当年居住的陋室在公园的东南角,白墙青瓦,三间正房,两侧偏室。很小很小的院落中,石板石凳,萋萋芳草。透过院中的旧物陈迹,你会依稀感觉到当年主人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豁达谈吐和不断传出来的朗朗笑声。陋室后面是一个只有几十米高的小山包,沿着山阶的石板小径,仿佛还能感觉到主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雅怀情致。环小山半周是一汪碧绿的湖水,冬日的曦光里,湖面浮着淡淡的雾气,几簇芦荻在晨光的曦色中瑟瑟颤栗。耳畔又飘忽起诗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研磨推敲声。孤独是诗人的温床,刘禹锡在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绝句时,一定是充分感知心灵孤寂的。公元815年,刘禹锡因为一首玄都观即景诗,再次被贬到岭南的蛮荒播州。一同落难的大文豪、大古文运动家柳宗元此时却挺身而出,以刘禹锡母亲身体老弱多病为由为刘禹锡求情,见求情无效,便用自己任职的连州去换刘禹锡的蛮荒播州。此时,一同晋升监察御史,当时已官致御史中丞的裴度也力保刘禹锡,才使刘禹锡免遭更惨的苦难。但4年后柳宗元却死于生活更加艰苦的播州任所,而他的战友刘禹锡却因环境的改变而幸存了下来。生离死别,又10年后,当这些生死之交的监察官们有的已经作故,有的也遭到同样的下场,刘禹锡却孤居东南一隅,完成了他的不朽之作《陋室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与情怀?也许这正是《陋室铭》能时时散发出馨香的主要原因所在。
    “有仙则名”的山上可以东望长江,那也是楚汉之争项羽拔剑自刎的地方。晨雾茫茫,山上已经无法观瞻到长江浩浩荡荡的胸襟,但造物主的神来之笔仍然能让你时时感觉到什么叫博大。公元824年冬天,李唐王朝自王叔文革新倡议后已经换了第4任皇帝,刘禹锡也由巴东的夔州刺史被改任为长江下游的和州刺史,此时,他由当年博学宏辞科志得满怀的青年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诗人仍豪情不减,当他顺江而下,想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出征东吴,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在江中设置铁锥、铁链封锁大江,而司马炎的东征大将王濬势如破竹一举攻下孙皓的南京时。立时写下了:“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诗句,表达了他被改任后的心情也如当年司马炎的东征大军,出师必用。当两年后,诗人蜇居陋室,来时的豪情已经不在,被遗弃的伤感之情再次萌生时,他写下了:“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的悲情。诗人也只能空怀报国之志在陋室“调素琴,阅金经”,重复着历代士大夫“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独善其身生活。
    陋室没有进去,人已离开了和县,但心却还萦萦于陋室的主人。刘禹锡21岁中进士后,干着监察工作,因为才华横溢,被王叔文看中,引荐给皇上,官也只不过给了个屯田员外郎,相当于现在的副司局长级别。一个青年学子,想得是正理,干得也是正事,而况反对腐败何罪之有?但人世间的事,有些也确实是拿不到桌面上来说的。不被人妒是庸才,何况一个德才兼备的高考状元呢?御史窦群向御史中丞武元衡告小状,说刘禹锡“挟邪乱政,不宜在朝”。人言可谓,刘禹锡只得被贬往连州,但在途中又遭小人谗言,改任为朗州司马。一个6品刺史被降到从8品,真可谓“落魄不自聊”到了极点。第一次返京后,又因一首玄都观即景诗再次被贬,同时代人孟綮在《本事诗.事感第二》中有段详尽的记载,他说:“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不数日,出为连州”。对此,公元826年冬,刘禹锡在完成他的旷世之作《陋室铭》之后,再次被诏回京城,他在从安徽和县绕道扬州,与贞元进士白居易相会。两位大诗人酒逢知已,感慨万千。白居易说:“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啊!刘禹锡回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白居易安慰刘禹锡:“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两人“借酒浇愁愁更愁”。刘禹锡只得回慰白居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格与文格在淡淡的忧伤中沁着馨香。“二十三年折太多”,但这只是暂时的,它并没有把诗人折趴下来。回到京城后,刘禹锡又去了玄都观:“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唐文宗李昂年号即公元828年)。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文品乃人品,文如其人。至此,我不能不为刘禹锡坚贞的品格所折服,也不能不为他对挚友的真诚所倾倒。
    和县之行,陋室虽然没有进去,但陋室德馨却已触之,闻之,记之。
                                       
                                                         2004年岁末于黄山

海容在线    崔海容  海容       www.sina.com  新浪  www.163.com  网易  www.baidu.com  百度

海容在线 By hai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