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主题
特别推荐
 关键字:  
 范  围:
您的位置: 首页>>文学作品>>查看文章

  沉重的现实忧患与清醒的历史超越
  来源: 海容在线    作者:  海容                 】    

                      

 沉重的现实忧患与清醒的历史超越

              ――浅谈海容长篇小说《无罪判决》的主题开掘

闻 达

    一口气读完海容的长篇小说《无罪判决》,心中总有一种沉疴在胸不吐不快之感。这是一部具有历史和现实厚重感的作品,小说的厚重之处,在于它没有像以往反腐题材作品那样,流于腐败现象的表层化,一般化的揭示,更没有把反腐败斗争现实简单的描述。这部作品贵在切入反腐败斗争的第一线,以目前最受群众关注的反腐败社会群体为机理,深入剖析了腐败与反腐败存亡之争的现实性、艰巨性和历史意义。作者带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死较量的斗争图卷,同时,又带有清醒的历史超越,提出了腐败是历史的范畴,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它就一直陪伴着我们,成为艺术作品中跟爱情同样的永恒主题。该作品提出了反腐败光靠个人人格的坚挺和心灵的真诚是不够的,它必须要有一个大的人文环境的支持。

《无罪判决》初读后,我认为应该改为《有罪判决》。但细细琢磨,作者沉重的现实忧患意识也可能正在这个“无罪”上,小说主题开掘的深厚也正在这里。为什么没有罪还要判决?还能判决?这里小说给我们塑造了两个反面典型,一个是江城市的市委书记郝哲遥,这是一个现代型领导干部的形象,也是“这一个”的典型。典型在他作为江城的市委书记,功过分明,而且从表象上看他功大于过。江城市高楼林立,经济翻番。“饭前,我想让你多看看江城:那是国际俱乐部,这是高尔夫球场,那是国内目前最大最漂亮的月牙湖浴场,浴场林荫间有欧式别墅……建设应该是永恒的主题。我站在这里,有时突发奇想,有谁能把这凝固的建筑抹掉呢?除非十二级地震!”江城的发展是快的,江城的建设也是突出的,作为江城的一把手,他的廉洁也是有口皆碑的。“秋小丘将一条毛巾递给麦晚收:‘擦擦吧。你说了半天,那么我问你,哲遥有问题吗?’‘姨夫,他能有什么问题,不拿不要,请客不到,这市里上上下下谁不知道?’‘孩子,你给我说句实话,郝哲遥真是送礼不要,请客不到?’麦晚收从小包里拿出一叠票据:‘姨夫,这是他每年退的礼金条,我还能骗您!’秋小丘一时懵了,现在不为金钱所动的官员确实不多了,而郝哲遥却是其中的一个。”但他却动用了兴江公司的一笔巨款为领导送礼,“止因贪此恋荣华,便有如今事也。”又因礼品贵重自己留下了,但物证最后又被自己焚毁了。面对这样一个功过各半,才过八斗,德不过半升的人物,他不是无罪,而是个罪犯。但这种罪犯法律因为缺证无法判决他的刑罚,视听因为不了解他真正的为人为官之道无法把他送上道德的法庭,但天地良知不可欺。钟野是作者刻意描写的又一反面典型。她作为一个干部子弟,借助父亲的权势和与郝哲遥的关系,钻政策的空子异地于江城经商,并利用金融不规范投资取息的办法,先后从兴江公司掠取亿元财富,同时与郝哲遥联手陷害异已,但她为了规避法律的制裁,又把被陷害人的生命保留了下来。这一切都是罪罚所没有规定的。作者给我们塑造了个始终规避法律制裁的高智商的罪犯。她有罪,但现行法律无法把她送上法庭。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变迁时期,规避法律的现象在所难免,这并不是法制建设的缺陷,制定法与现实社会的冲突,这是法制建设进程的必然,作品的厚度与深度也正在这里。面对这样一个罪犯,党心民心不可欺,在改革转轨过程中,在一切不确定的状态下,我们不应回避矛盾,我们应该勇敢地迎接挑战。用我们坚挺的人格,纯粹的真诚,信心和勇力去承担这种阵痛,去完成这个历史性的转变。这才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作品所极力塑造的秋原形象的魅力所在。但道德评定并非历史评定,既然有天地良心这个尺度,历史对郝哲遥和钟野的判决将是一个必然。这是《无罪判决》高于其它反腐败作品主要所在。

读海容长篇小说《无罪判决》另一个感受,就是不知不觉中有一种清醒的历史超越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余一波每每看到这个条幅,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他从心里喜欢这张老夫子的中的之言,为官之本在于为民,历朝历代都在高喊着民本民本,民是国家之本,可是实际呢?兴亡天下事,苦尽百姓心啊!”也只有站在这块厚实的民本基石上,你才能感到历史的呼吸与历史的脉动,也才能智慧地把握历史的脉搏。如第十七章秋原被迫放弃调查时,她从历史的经验中选择了《避实就虚》的方法。“秋原不知何时走进了调查组:‘干吗这么沉闷?既然大家不说,那么我说。我想给大家讲个战争的故事。1944年6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殊死较量的时刻,敌对双方都挖空了心思,谁都试图想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利用月光和潮汐的关系,率大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实现欧洲战场由守转攻的根本战机。当时的盟军与德军双方都盯上了英吉利海峡最窄处的加来,但艾森豪威尔将军却选择了水面很宽的诺曼底做登陆点,德国人打死也不相信艾森豪威尔会作这种失败的抉择,因为这在战例上是违背常规的。德国人始终认为这只是盟军主攻计划中的一次佯攻而已,当时德国人坚信艾森毫威尔将军会把登陆地选在加来。因此,他们也把主要兵力投在了加来。因为诺曼底水面宽阔,无遮无拦,攻渡十分困难,而且海岸也容易暴露目标。可是德军万万也没有想到,到了进攻的第五天,诺曼底海岸滩头出现了六十哩长的盟军部队。德国人到此时才知道,他们彻底估计错了......’调查组里鸦雀无声,大家都在思考着秋原为什么在这种时候讲这个故事?也就是说,作为指挥员,她已经决定放弃兴江公司一案的调查,选择了退却的路子。这是战争吗?‘干任何事情,长期处于胶着状态是不行的,难扯难分时,还不如不扯的好,古人讲,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常人的眼里这是一次失败,但在智者的眼里,她却是一次成功的撤退。海容作品中时时把无限的历史时空浓缩化,抽象化。并用俯瞰的目光去解读历史,去关照现实。读来有种舒筋活络之慰,有种顿悟之感。“正因为这样,我们这个民族才由公元前的帝国思想逐步退缩到了看家汉的地步。大和民族、日尔曼民族相继崛起。我们真正落后的原因,除了黄土地之外,更主要的还是缺少思想上的张力,缺少对文化理念上的突破。大半个中国修了长城,大半个中国圈进了大海,人们的思想也圈住了。没有人能跳出这个圈子。”海容“在这长长的空间隧道里遨游,仿佛像一条色彩斑斓的梭鱼,在深邃的海底世界里,去洞开一个个神秘的暗礁。”这些智慧型的人物语言,是站在历史的至高点上发出的,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和超越。《无罪判决》给我们塑造了两个正面高干方子常和余一波的形象,他们都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同时理想主义并没有在他们身上式微。在顺应前人从未有过的改制大潮中,他们用他们的理念和方式尽全力去推动面前的这架车轮,比如在用人上:“历代兴衰,成在用人,败也在用人。而用人制度的改革,上面喊了二十几年,也没拿出个具体可行的办法来。但在用人上的腐败之风却是越演越烈。我们一直强调的德才兼备,可什么是德?什么又是才?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啊!”“这也不客观,自古就有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的说法。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乱国之臣,败家之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选人必须先考察他的德,其次才是才。”小说对历史的超越还在于小说人物对不确定因素处理的决绝上。“秋原接到吴茱萸的电话是在钟野走出大楼十分钟后,她立刻跟李兴乐通了电话,要求李兴乐动用一切警力封锁江城所有的码头、机场、公路,不能让钟野走出江城一步。当李兴乐在电话里问秋原逮捕钟野的理由时,秋原一时哑了。是的她到现在还没有拿到可以送钟野上法庭的任何证据,她以什么理由拘留钟野?‘先按我的意见办?三分钟后,我在大桥入口处等你!’其实现在李兴乐已经在大桥的桥头了,他已经从监控渠道获得了钟野要走的消息,不管从哪方面来说,他都没有理由放走这个恶贯满盈的八旗子弟。李兴乐看着秋原的车驶来,默默地走下了车。‘我不知道秋书记掌握了钟野多少证据?以什么理由拘捕她?我是个执法人员,什么事都爱认个真,你看是不是这样,现在以涉嫌犯罪拘捕钟野?’秋原猛然发现这个深藏不露的老公安还有一颗调皮捣蛋的童心。‘听你的,听你的,你毕竟是有丰富经验的老公安了吗?’李兴乐默默地打开了对讲机:‘各封锁点注意,我是李兴乐。现在全面查封江城的所有出口,不准钟野离开江城半步,死我要见尸,活我要见人!’”这种现实的清醒与历史的超越也是以往作品很少见的。制定法只能判决她规定的罪刑,但判决不了她没有规定罪罚,这些可能更是社会要规范的。“三天后,余一波与秋原登上了飞往首都的航班。天空湛蓝如洗,几丝流云在机翼上轻轻掠过,使天空一下丰富了起来。”这是小说规定性的结尾,也是一种清醒的结尾,是中国必然昂首走向明天的最终结局!

海容在线    崔海容  海容       www.sina.com  新浪  www.163.com  网易  www.baidu.com  百度

海容在线 By hairong